最近,我国首个“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在北京、上海等地开考。有人认为,汉语水平测试,拿来考考外国人也就罢了,用来考中国学生,没太大必要;也有人认为,汉语能力测试有催生“考试经济”之嫌。一时间,“汉语能力测试”引来各种热议。

一个汉语能力测试何以吸引眼球,又何以惹来非议?笔者以为,主要是不少人都有辛酸的英语学习经历,从小开始学英语、考英语,长大后普遍感觉派不上多大用场。有专家称,中国的中小学生有1/3时间用在学英语上,大学生则有一半时间用在英语学习上。还有人担心用人单位会以汉语水平测试为关卡,提高就业门槛,同时社会相关培训机构也会应运而生,无形中助长“考试经济”。

据笔者了解,有关部门决定试行汉语能力测试,主要针对近年来“外语热母语冷”以及汉语欧化、网络语言活跃的现象。最近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对汉语能力测试作了进一步解读,目前我国学生人群中存在汉语书写能力退化、母语教育弱化、语言应用能力下降等问题。一项对北京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而此次试点城市的测试,许多考生被“考晕”,这些都进一步印证了上述问题的存在以及汉语能力测试的必要性。

一段时期以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标志的汉语遇冷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与之形成强烈对照的是,英语考试如火如荼,每年都轰轰烈烈地进行,如果四级不过关,大学文凭拿不到;评职称,先决条件之一是要拿到英语合格证;幼儿园小朋友,汉语还说不清道不明,却也要一本正经地学英语;飞机票、药品说明书等主要面向中国大众的文字媒介,也几乎全是英文。与强势英语形成夹击的还有“网言网语”:诸如灌水、拍砖、围脖、神马都是浮云、有木有……让中国人听不懂中国话。许多人只会敲字,写字像“天书”,写作缺乏条理,诸如此类,以至于有人感叹“母语危机”,发出“保卫母语”的呼吁。

由此可见,汉语能力测试不仅要推行,还要发挥“以考促学”的积极作用,更要注重测试之后的工作,对如何提升汉语应用能力给出诊断建议,以期达到使用者通过测试真正提高汉语水平的目的。其实,汉语能力测试只要科学设计、不走样地执行,也不会导致人们担心的就业门槛问题,毕竟,汉语能力测试不是选拔用人的强制标准,享有自主权的用人单位不会因出台了一项测试而受到多大影响。

从根本上说,要改变“外语热母语冷”的现状,仅靠汉语能力测试“以考促学”还不够。笔者以为,还要在汉语教育制度上出台保障措施。学好英语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将我们的母语,凝聚民族品格、人文气质的汉语放在语言教育的根本位置。目前,“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外国人正在努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提高母语的使用能力是我们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