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找与比较中加深对语言的认识

        Hopper和Traugott(1993)指出时间成分可以发展出条件连词用法,现代汉语的“一p就q”、英语的while, as long as, once和日语的とすぐ证实了这一看法。如:一推开门就看见了我;一买就买很多;He fell asleep while doing his English exercises; 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He didn’t stay there as long as she; As long as you need me, I’ll stay;He once lived in Persita; Once you understand this rule, you will have no further difficulty;会ったばかりの人とすぐに信頼関係を築く方法;ガソリンは火をつけるとすぐに燃える。在讲授“一p就q”格式的两种用法后,教师可以让二语学习者参照汉语,对自己的母语进行查找、比较。这一过程是二语学习者对自己母语加深理解和认识的过程。若在自己的母语中发现了这种现象,既可以丰富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的映射这一演变共性所依存的语言种类,也可以增强这一演变共性的可信度;若没有发现,便可知晓母语与汉语的差异,这种差异或是汉语个性的体现,或是母语个性的体现。同样,也有助于日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具有该母语的学生进行教学,告知使用这种母语的学生学汉语应注意之处,预防和避免发生母语负迁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总之,对外汉语教师要充分开发留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运用已有的母语元认知能力来调整、监控第二语言学习。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语言共性的教学时间,有些语言共性甚至可以不教,这与孙德金(2006)提出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共知范畴不教”的看法一致。

强调语言共性不可忽略汉语个性

       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母语各异,这是对外汉语教师研究语言共性的优势,与其他语言研究者相比,更容易发现诸多语言共性,不断挖掘和补充语言共性有助于深刻认识整个人类语言的本质。需要指出的是,强调语言共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并非忽略汉语的个性。语言的个性和共性是对立统一体(王红旗,2002),找出了人类语言的共性,更有利于比照出汉语的个性,汉语的个性特征仍是学习和教授的重中之重。同时,在重视汉语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不要忽视世界语言的共性。了解语言的普遍特征,把握汉语的特点,在不同层次上比较留学生母语和汉语的异同,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基础(祖人植,2002)。语言共性研究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加速习得汉语的过程,提高他们习得汉语的效率,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对语言共性的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应与语言共性研究相结合。